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环保资讯>案例分析脱销市场的新机遇

案例分析脱销市场的新机遇

2011-04-11 来源:中国环境报责任编辑:顾炳元 浏览数:304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  根据最新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5年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10%。作为

  根据最新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5年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10%。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不仅要继续做好脱硫工作,脱硝工作也要在今年启动。在煤价上涨、排放标准提高的压力下,电力企业该如何应对?对于面临的环保设施改造等问题,他们是否准备好了?
  中国环境报从今日起,将开办《脱硝准备好了吗?》栏目,关注各地电力企业的相关情况。本期关注江苏太仓两家电厂提前脱硝的情况。
  案例一
  太仓协鑫发电公司
  提前谋划,早早受益
  江苏太仓协鑫发电有限公司共有6台发电机组,包括两台13.5万千瓦发电机组和4台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2004年,协鑫发电公司发电机组陆续建成投运时,就通过“三同时”配套建成了烟气脱硫系统。
  争做“吃螃蟹”第一人
  据协鑫发电公司生产厂长、总工程师安令毅回忆,当时,我国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刚刚起步,大都采用国外引进技术,投资很高。针对这一状况,公司通过调研得知,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I2—WFGD烟气脱硫核心技术刚刚问世,与国外脱硫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当时,这项技术尚未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上运应,协鑫发电公司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初,协鑫发电公司两台13.5万千瓦机组运用这一核心技术建设了脱硫工程并于当年9月投运,工期仅为9个月,创下脱硫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2005年4月,协鑫发电公司的4台30万千瓦机组陆续建成脱硫工程。环境监测部门实地连续监测表明,在烟气量满负荷的情况下,这一系统的脱硫效率已达到97%以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浓度明显优于达标排放标准。这样,一年可以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两万吨。
  先行一步抢占优势
  进入2009年,协鑫发电公司决策层意识到,随着国家减排约束性指标日趋收紧,必然要对大型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以倒逼燃煤发电企业快上脱硝设施。同时,电厂地处江苏最发达地区,既是国家二氧化硫控制区,又是国家酸雨控制区,现正执行国内最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2009年11月,协鑫发电公司成立了脱硝工程部,开始对国内烟气脱硝走势进行调研。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了“GCL—SCR/SCR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国内已成功应用。经过论证得知,与从国外全套引进技术相比,这项技术一次性建设投资可节省25%左右,正常运行费用也可节约1/4。尤其是占脱硝总投资40%左右的催化剂系统,相关企业通过采购国外原料进行国产化生产,使得运行费用降低了30%以上。经过筹备,太仓协鑫发电公司决定采用这项技术,投资3.2亿元对4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分两期建设脱硝工程。
  安令毅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进度看,一期两套脱硝系统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运,二期两套脱硝系统也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运。届时,协鑫发电公司将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全面完成3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硝任务的企业。
  在协鑫发电公司脱硝工程施工现场,相关技术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太仓协鑫发电公司4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每年排放氮氧化物约为1万吨,采用催化还原脱硝SCR技术之后,脱硝效率可达8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减少到1980吨,一年可以削减排放总量8000多吨。这不仅对改善太仓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公司每年还可少缴氮氧化物排污费500万元。
  案例二
  国华太仓发电公司
  提前5年减排8万吨
  “我们早在2006年就已建成脱硝工程,现在算来,已有5个年头”,与记者刚一见面,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刘志清颇为骄傲地说。在厂区,记者实地查看了脱硝系统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国华太仓发电公司在脱硝方面确实是“起了个大早”。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把二氧化硫列为减排约束性指标,当时国华太仓发电公司已把脱硝列为治理工程;而当国家在“十二五”把氮氧化物列为减排约束性指标时,这家公司的脱硝设施已整整运行了5个年头。
  国华太仓发电公司拥有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6万千瓦。刘志清告诉记者,当初,国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造的第一台超临界发电机组就落户在太仓发电公司;随后,太仓发电公司又创下了我国新建大型发电机组发电、脱硫、脱硝“三同步”的纪录。
  据刘志清回忆,2005年,我国大型燃煤电厂刚开始启动烟气脱硫工程之际,太仓发电公司已开始寻觅脱硝技术。“说实话,当时国内脱硫市场基本被国外技术所垄断,国外脱硝商也正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脱硝市场就出现了‘三高’,即技术转让代价高、脱硝设施投资高、治理运行成本高的状况。”
  针对这一情况,太仓发电公司决定要寻找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来脱硝。经过广泛调研,他们决定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名为“GCL—SCR/SCR”的脱硝核心技术。
  2005年11月8日和2006年1月20日,同步装备脱硫、脱硝系统的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先后投入了运行。168小时试运行情况表明,这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少了98%和81%,优于国家有关排放指标要求。
  多次监测表明,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硝之后,所排放的氮氧化物浓度仅为81.4毫克/标准立方米,为目前要求的国家排放标准45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18%。
  一晃5年过去,当记者询问现在脱硝设施的运行情况时,刘志清说:“2010年,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脱硝设备投运率达到100%,氮氧化物去除效率平均为81.4%。5年来,太仓发电公司已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达到8万多吨。”
  对话
  期待脱硝电价政策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国内不少电厂正面临亏损问题,太仓两家电厂能够保证脱硫、脱硝设施正常运行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两家电厂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太仓协鑫发电公司生产厂长安令毅:这正是国内燃煤电厂最为头疼的问题。但对我们来说,电厂既使亏损,也要千方百计“保运营”。从今年1月1日起,江苏省推出了最为严厉的保运营“杀手锏”:在享受脱硫电价考核中,进一步提高了对电厂脱硫设施投运率、投运效率的考核。如果不达标,不仅要扣除相应的脱硫电价,还要处以数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要扣除全年脱硫电价并处5倍罚款。你想,谁还再敢去碰“高压线”?
  国华太仓发电公司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刘志清:我们公司的两台超临界发电机组充分发挥了发电潜能,所以经济效益还能说得过去。虽说我们在脱硫方面,一直享受着脱硫电价的实惠,但在脱硝方面却是“只有付出,没有产出”。希望在“十二五”之初,国家能够出台扶植脱硝的相关政策,比如,在征收的氮氧化物排污费中,加大返还比例;在各级污染防治基金中,能够“切下一块”留给已经脱硝的企业等。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江苏省能够尽快出台脱硝电价政策,让已经脱硝的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沈阳拟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 辽河氨氮指标计划下降10%
阅读下文 >> 2011我国玻纤行业进入黄金档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111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