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新产品开发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游、多部门联合开发,积极建立多元多品种产业联盟,实现合作共赢,推进化纤上下游转型升级和高效良性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纤维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具有功能性的化纤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纺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材料,并且列举出了重点攻关的五项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
差别化率达到43%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首席技术顾问叶永茂介绍,功能性化纤材料可根据其纤维功能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吸湿、吸汗、凉爽、保湿、拒水、拒油、抗污、蓄热、保温、抗菌、防臭、消臭、防霉、驱虫、芳香、森林浴、远红外、负离子、抗过敏等卫生保健功能化学纤维材料;阻燃、透湿防水、屏蔽紫外线、抗静电、屏蔽电磁波、抗辐射、耐腐蚀等防护功能化纤材料;导电、光导、超导等传导功能化纤材料;各种智能化纤、高吸附化纤和生物降解等其他功能化纤材料。
功能性化纤的开发,不仅赋予纺织品诸多特殊的功能,而且还促使化纤材料在织物风格、手感和外观等方面达到或超过了天然纤维材料。
功能性化纤材料制造加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功能性化纤生产加工技术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仅选择性地使用了传统的聚合纺丝技术,而且还充分利用了生物、化工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了如接枝聚合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多种复合技术等新型技术。采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改性技术、共混纺丝技术、复合纺丝技术、染整后加工技术等,可赋予化纤材料不同的功能。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一代直纺涤纶超细长丝及高效新型卷绕头技术,蛋白纤维生产技术等一系列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的实现产业化,为面料及服装、家纺产品提供了新的优质纤维原料。目前,行业中已开发出细旦、超细旦、异形截面丝、阻燃、抗菌、抗静电、吸湿透汗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2010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了43%以上,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叶永茂强调说,近几年来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在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开发领域取得了新成效。化纤行业紧紧围绕国内外最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多项成果。目前我国已开发出多种差别化化纤产品,特别是细旦、异形、有色纤维,以及具有抗菌、吸湿透汗、舒适亲肤、纳米改性、阳离子、远红外、导电、抗污、保健等功能的纤维已取得良好应用。
同时,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快速发展,又拉动了高强、阻燃、导电、医用、环保等优质功能性纤维升级发展。2009年产业用纺织品突破700万吨大关,达到723万吨,同比增长19%。非织造布完成240万吨,同比增长20%。产业用纺织品中85%~90%的产品使用了各类功能性化学纤维,对化纤行业产业用纤维拉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