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环保资讯>中国成功研发核污水处理新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核污水处理新技术

2011-04-25 来源:大河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565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新材料“催化生物陶”应用于核放射性物质碘-131吸附率高达99.97%。


 

 昨日上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漯河市政府举办的项目落地发布会宣布:一项可快速、高效吸附、过滤核污染废水的新技术,近日在我国研制成功,可用于防治放射性物质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扩散,及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废水处理、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等。这项高科技重大科技成果,将在我省漯河市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这种材料对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是令人震惊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说,该院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这一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同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13日的检测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达92%。
  据介绍,这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是由一个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其核心成员主要有:董良杰,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周景,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博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刘志勇,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博士。
  “这种新材料叫做催化生物陶,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陶瓷,也不同于传统的吸附材料。”研发团队的领军者,知名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说,利用这种新技术制作的颗粒,是一种具有定向选择性功能的高效吸附材料,可以快速、简便、高效地吸附固定放射性物质碘-131和碘-125等碘放射性离子。这一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
  “我们将尽快把这项重大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项目总协调人、漯河市政协副主席、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贺博士介绍说,目前该技术项目已经在河南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具备了规模生产能力,将于近期投产。
  新闻背景
  第一代生物陶技术于2002年开始研制,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制成功,并在美国投入工业水处理应用;第二代生物陶技术于2008年研制成功并获得中国专利;第三代生物陶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用于消除空气中的苯系物,由我国环境科学家董良杰在中国2010年发明,并于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该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陶瓷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3月11日日本核灾难发生以来,由董良杰领军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在原有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多方测试,终于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三亚欲投资4600万 建10座垃圾转运站
阅读下文 >> 2011大河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交流会闭幕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132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