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填埋三大问题需逐步解决
大多数设市城市(尤其是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已普遍建成卫生填埋场,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具有了基本保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解决。
一是渗沥液处理问题突出。尤其是2008年出台填埋污染控制新标准后,许多渗沥液处理设施都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新标准要求。
二是新征土地建设卫生填埋场已经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由于生活垃圾的收运服务范围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成倍增长,造成已建成的卫生填埋场使用年限显著缩短,产生了扩建或新建的需求。
三是非正规填埋场的治理亟待完善。随着一大批卫生填埋场的投入使用,老的简易垃圾堆填场随之封场,但绝大多数仅仅是简单的覆土停用。根据经验,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堆填的垃圾仍会持续降解,直到稳定,大约需要二三十年时间。这些非正规填埋场的快速稳定化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包括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和处理、渗沥液污染的控制、周边土壤的修复等等。
2、垃圾焚烧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些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积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同时,焚烧产生的污染问题引起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发展焚烧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垃圾热值、处理规模、经济能力等。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实践表明,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本身是成熟的、可靠的,在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发展焚烧的城市,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处理装备配置和运营水平有待提升。
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水平总体上仍偏低。
需要大力加强焚烧运行过程的监管,确保安全达标运营。
3、餐厨垃圾处理和可降解有机垃圾处理开始升温
我国在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处理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突破,涌现出一批专业从事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和企业。全国有二三十个城市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并建设了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由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成为一种重要选择。其中湿垃圾主要是可降解有机垃圾,适合于采用生物处理方式。
从长远来看,我国厌氧消化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也有所加快,欧洲兴起的机械生物处理技术(MBT)在我国也会逐步有所应用。
4、回收利用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废品回收网络,回收利用了大量宝贵资源。
虽然我国生活废品人均产生量相对发达国家较低,但回收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平均回收水平大体相当,约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四分之一。
北京市在2008年实现了申办奥运会承诺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30%的目标。生活废品回收量没有专项统计,每年约有4000万吨。
目前,废品回收主要以市场方式运作,民间约有二百多万“垃圾大军”从事生活废品回收,初步形成了生活废品捡拾、收集、运输、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链。
5、生活垃圾处理从城市走向县城和乡镇
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理念下,我国一些地区加强了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设。
从2006年开始,四川、山西、山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大力推行城乡清洁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
2008年浙江省、河南省实现了县县建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安徽省提出用10年时间在全省建设农村环卫设施。
一些县市还突破行政界线的范畴,实现了区域垃圾处理设施共享,如江苏南通、如皋、靖江、通州四市共用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国过滤分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