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含有金、银、钯、铜、铝、锡等宝贵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其拆解过程产生的“三废”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对土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上千万吨电脑、手机、打印机等电子垃圾,其中70%以上通过各种“灰色”渠道进入我国。与此同时,国内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如今已达230万吨,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国内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进入循环利用体系的还不足10%。
如何面对国外潮水般涌来的电子垃圾?如何处理本土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处理集散地——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
国内许多地方都在争抢电子垃圾资源
一些发达国家禁止其出口
贵屿镇处理的电子垃圾,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我国台湾等地。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某些发展中国家当作中转站,将电子垃圾迂回运抵我国,形成了一条“灰色路径”。
“目前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更应关注,就是一些发达国家重新审视自身资源战略,对于出口电子废弃物的观念有所转变。”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杜欢政说,比如日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提出“城市矿山”的资源观,不仅颁布法令禁止电子废弃物出口,还想办法从其他国家进口。据统计,日本现有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中,仅稀土就能提取30万吨,如能回收利用,足以满足其本国需求。
“美国环境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去年来过贵屿,实际上是调研评估美国电子废弃物出口造成的资源流失问题。”贵屿镇镇长张楚丰告诉记者。
“由于国际金属价格迅速攀升,国内许多地方都在争抢货源,贵屿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张楚丰说,但贵屿已经形成回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拥有遍布世界的电子废弃物收购网络,相关从业者6万多人,加工处理企业3200多家,年处理量达190多万吨,在一些贵重金属的国际价格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
据介绍,贵屿从电子废弃物中能提取不少于10种稀有金属,比如每年提炼黄金超过15吨,而我国黄金的年产量也不过300吨左右。
拆解电子垃圾的利润在不断增高
废旧电子元器件买卖很红火
张楚丰介绍,目前贵屿主要采用来自台湾的人工拆解技术、有较为环保的火法和湿法工艺,已禁用过去造成严重污染的酸洗、焚烧等原始工艺。
人工拆解就是把废弃电路板加热到50至60摄氏度,取出可重新利用的电容、电阻、晶振、二极管、三极管等贴片元件,卖给国内外的电子市场和电子加工厂。经过人工拆解后的废弃电路板则卖给其他加工企业,企业再通过高温提炼、电解等方法提取其中的有用金属。
据了解,不仅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的贵重金属能卖出好价钱,拆解下来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的附加值更高。
在贵屿镇的一家手机拆解作坊,老板陈钦明雇了4名拆解工人。“每位工人只要培训几天,就能拆解出40多种元器件。”陈钦明说,他从上游企业购买手机板,每天拆解1000至2000片,拆下的元器件卖给下游企业做门铃、电子玩具等,每年销售收入约200万元,净利润约50万元。据介绍,像这样的加工企业,镇上还有几百家。
“今年进了一批IC(集成电路)板,只花27万元,却赚了100多万元。”当地一位老板介绍,进货要会看“成色”,“洋货”的价值比“国货”高很多。
拆解下来的电子元器件,很大一部分流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电子商场,最后卖给做二手机、翻新机或搞维修的买家,甚至卖给一些做新产品的厂家,在国内外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北京中关村一位经营废旧电子元器件的经销商说,比如手机,许多人用一年半载就淘汰了,其中的许多电子元器件还能用十年八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中国过滤分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