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6日批准了在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17座核电站的议案。德国由此成为首个放弃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德国弃核是否会带动其他国家弃核?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22%来自核电,这部分能源需求将如何替代?如果弃核国家增多,而这些国家不得不转而更多使用传统能源,是否会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走势?本报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的能源专家。
大多数国家很难跟随德国一同弃核
德国弃核后,法国表示“尊重”德国立场,但尚未准备好放弃核能。法国总理菲永称核能是“未来的解决方案”,法国外长朱佩称,“至少数十年,不能没有核能。”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地区局能源处处长翟永平对本报记者介绍了法国的情况。他说,高比例的核电使法国的电价是德国的一半,核电占法国总发电量比例已经高达75%,不可回头。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和可持续发展局顾问田军则表示,法国的核能开发技术已很成熟,并度过了还本期,成本越来越小。
翟永平认为,民众可负担、完成“减排”指标和安全可靠这三个能源使用目标相互矛盾,不同国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世界各国会否相继跟进弃核,取决于各国是否真的把气候变化即“减少碳排放”视为首要问题。田军认为,在保证完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同时要保证供电,发展核能几乎是唯一途径,因此,大多数国家的核能开发不可能停止。
记者在亚行采访的多位能源专家均表示,欧盟已经事实上建立了人员和电力流动自由的统一电力市场,德国反对在国内发展核电,但并不反对从邻国法国进口核电,可以预见,德国在弃核后将“加强区域合作”,还要从法国进口更多核电,从挪威进口更多水电。
对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走势影响很小
翟永平认为,如果世界各国做出最极端的决定,完全弃核,煤电需求也只会增加2至3个百分点。当前正在进行核能发展规划的泰国、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发展核能的总体规模不大,并没有大力发展核能的趋势,中国制定的核电规划绝对量较大,但和中国自身的能源需求总量相比非常小,将来即使推迟或放弃发展核能,对国际能源市场影响也很小。
亚洲开发银行信息系统和技术局局长兼能源委员会主席钱德认为,欧洲国家并不会在弃核问题上达成一致,因此长期来看,煤价将和现在持平,国际能源市场不会有太大改变。他认为,不可再生能源价格上涨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人口膨胀消耗更多能量等,此外,德国还有十几年才彻底关闭核电站,而且这只意味着德国的核电产量将下降,世界核电产量未必下降。因此,德国弃核对不可再生能源价格的影响即使有也是很小的、短期的,世界能源市场并不会有很大改变。
翟永平分析说,能源价格由多种因素决定,如开采成本、投资属性带来的投机因素等,最终取决于能源的供需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由于煤电与核电存在一定替代关系,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和德国的弃核决定短期内将推动国际市场煤价一定程度的上涨,看涨煤电价格的预期又会进一步推高煤价。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和其他因素相比,德国弃核对长期煤价走势的影响并不大。石油作为燃料与核电没有直接替代关系,短期内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也不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看,由于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会如原先预期的那样扩大,国际油价会有向上的推动趋势。
可再生能源尚难以替代核电等传统能源
翟永平认为,德国核电占发电量比例不大,十年内逐步弃核,理论上可以依靠发展可再生能源弥补需求,但从满足电力基础负荷需求的角度看,只有煤电和核电有替代关系。德国此前已经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减排40%,核电承担的减排份额只能由煤等化石燃料来替代完成。他认为,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风能是不错的能源补充,但从数量上说,可再生能源还算不上主流。可再生能源和煤也并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只能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之间比较。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发展水平较高,但要满足同样需求,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将大大超过传统能源。
田军认为,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水能和核能可以提供稳定的发电能力,而可再生能源是间歇性能源,受限于天气、时间等条件,且无法24小时稳定供电,因此,不能成为电网基础负荷的主要供应,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补充性能源。如果要转化为连续性能源,从现有技术水平上看,较高的储存成本将不可避免。钱德称,对此,需要发展科技,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局限性,比如使太阳能在白天和夜晚都能使用。并鼓励各国共同参与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太阳能产能,从而降低成本。
翟永平表示,世界煤炭储量丰富,人类面临的不是煤炭资源问题,而是煤炭消费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有限,因此即便是“减排”目标的完成也无法指望可再生能源。如果核电开发放缓,同时“减排”压力不减,得益者不是可再生能源,而可能是化石能源的碳捕捉和贮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