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近期将公布,新标准加大了对火电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收严了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增设了汞及其化合物控制指标。
环境保护部有关人士透露,备受瞩目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为配合《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落实,今年国内有望启动30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脱硝工程招标,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划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地区作为落实氮氧化物控制的重点地区,同时也将成为实施脱硝工程的重点地区。
这预示着全国范围规模达1000亿元的脱硝市场“蛋糕”已经成型。一众环保上市公司已经嗅到脱硝市场“井喷”的气息,纷纷扩张以占先机。
脱硝市场大幕开启
环境保护部权威人士透露,环境保护部5月中旬已审议并原则通过《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加大了对火电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收严了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增设了汞及其化合物控制指标。目前,国内有7.07亿千瓦火电机组需进行脱硝改造。
事实上,早在2009年环境保护部就公布了《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其严苛程度曾一度引起火电企业的强烈反响。与二次意见稿相比,《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终稿突出的变化之一是规定的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环保物浓度限值有所下调。
我国火电行业属高耗能和高排放行业。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7925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5.7%。2008年我国火电发电量27793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80.95%。根据火电厂未来增容的预测和燃煤增量的预计,“十二五”期间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将由2010年的1050万吨增加到1200万吨左右。
火电比例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显示,2008年酸雨发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与2007年相比略有增加,酸雨污染仍然较重。火电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能耗强度下降16%、碳排放强度下降17%和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到11.4%的目标。
节能减排凸显商机
国金证券分析师赵乾明表示,截至2009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约66200万千瓦左右,其中已经安装脱硝装置的约6100万千瓦,未安装脱硝装置的60100万千瓦。按照我国未来10年的装机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新增火电装机28289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将新增火电装机22700万千瓦,按照脱硝工程目前的投资成本每千瓦70-130元测算(改造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未来存量脱硝市场规模为420.7亿-781.3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增脱硝市场规模为198.02亿-367.76亿元。为配合《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落实,今年国内有望启动30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脱硝工程招标。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广东等省市已经提前明确脱硝政策。《广东省火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珠三角地区要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区域内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降氮脱硝工程改造,2013年年底前完成区域内12.5万千瓦以上、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降氮脱硝工程改造。江苏省环保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燃煤机组烟气脱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电力企业的脱硝设施建设必须在2013年前建设完成。
在火电脱硝全面启动的同时,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也将提上日程。以钢铁行业为例,2009年钢铁行业脱硫机组仅占7.3%,今后5年的脱硫改造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180亿元。
脱硝市场尚未开启,资本已经先行。5月份,碧水源、先河环保、燃控科技等多家环保公司使用超募资金进行投资,延伸产业链或拓展业务区域。其中,碧水源使用6亿元超募资金占领云南市场;先河环保创办山东先河,在山东市场开展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组装、销售、运营服务、研发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