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水处理>由李嘉诚收购英水务看外资控股中国水务

由李嘉诚收购英水务看外资控股中国水务

2011-08-05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责任编辑:黄婷 浏览数:470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消息人士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

       2011年8月2日,长江基建宣布,其将联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基金会共同持有的UKWater,收购英国最大水务公司之一Northumbrian,涉及金额24.116亿英镑,相当于约309.167亿港元。近一年,这是李嘉诚第二次成功收购英国公共事业资产。此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各界议论纷纷。
  据业内分析称,长江基建的目的是,收购海外比较有规模而且有良好回报的资产,而英国可以提供一个安稳而赚钱的环境。由此不禁联想到近年来的中国水务市场格局变化,各大外资企业纷纷涉足控股中国水务市场,各大地方政府也纷纷钟情于引进外资控股水务。全球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苏伊士集团,英国安格利水务公司、百泰国际集团等著名水务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水务市场,先后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等遍及全国各大地区主要城市的重大水务项目。
  那么,引进外资是福是祸?是给予水务市场的强心剂还是步入歧途?按照目前形势来看,外资控股似乎并未造成理想中的完美效果,反而造成市场垄断,水价飞涨,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未来前景堪忧。
  在水服务从福利向商品转变的趋势下,污水处理的广阔市场和水价上涨的巨大空间形成了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在这块利益“蛋糕”的切分中,一些地方政府似乎对外资格外厚爱。在利益的纠缠中,外资开始在华“攻城略地”、构建“水务帝国”,逐渐形成行业战略优势。地方政府盘活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的价值取向使水务发包过程云遮雾罩。但云消雾散后谁将为无法操控的水价买单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消息人士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
  水是生命之源,又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老百姓无论穷富都要消费这种商品。这就决定了自来水必需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公益属性,其价格必须考虑到经济困难人群的承受能力,定价必需维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之上。而我国的水务公司历来是微利企业,隶属各地方管理,各级政府对价格享有绝对的调控权。属于公共服务行业的水务市场带来不了多大的利益,驱使各级政府把眼光瞄向引进外资。而外资企业也纷纷瞄上了这块蛋糕,大举进军。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逐利是资本的本能,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必然要以赢利为目的,这就与自来水所具有的公益属性相冲突,就必然要导致自来水的相对高定价,从而导致突破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让部分低收入人群用不起水。外资企业大量涌进也造成民族企业纷纷破产,不利于自身企业发展。
  水资源问题关系民生,而群众的不满意必将给予政府压力,最后政府迫于压力必将从外资企业手中重新回购,到时候难免会处于被动地位,付出昂贵的代价。引进外资不是坏事,但对关系民生的行业要加以限制,尤其对人人都需要的水务企业,支持参股但不支持外资控股。决定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王道。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拨开缭雾看“十二五”污泥市场发展之势
阅读下文 >> 太化氯碱公司膜法脱硝装置投运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264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