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津网2011年8月5日讯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今年本市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引智专项,支持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聘请高层次外国专家,大力引进国际前沿的创新理念、科研成果、管理方法等智力成果,帮助企业破解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首批纳入了32个引智项目,计划聘请外国专家106名,投入引智经费150余万元。
据了解,目前这些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已有21个项目启动实施,其他项目完成项目执行方案和操作路线图的制定,即将进入实施启动阶段,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引智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破解了一批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今年上半年,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开展引智项目工作,先后破解“新型稳定气态膜法分离及回收废水中氨氮”等近30个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依托项目成果制定或参与制定各类专业标准4项,申请专利5项,引进了7项国际最新技术,推动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部分企业顺利投达产。
带培了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注重依托高层次外国专家资源对单位技术和管理骨干的培养。上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实施引智项目,先后召开了5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组织了8场交流座谈会,召开了10余场专业技术培训会,培训人员1160余人次,并带培本单位各类技术、管理骨干达130余人。
拓展了一批海外资源和渠道。依托引智项目,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拓展了一批海外资源和渠道,与20多个有影响的外国专家组织、境外培训机构和各类企业、高校建立了联系,达成合作攻关、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初步合作意向30余个。
■新型稳定气态膜法分离及回收废水中的氨氮
研发单位:天津凯铂能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常见的水体和大气污染,氨氮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容易引起水体的污染。我国氨氮废水量大面广,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冶金、制药、化肥等工业废水,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的次级出水等,仅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的项目合同的总值可达15~20亿。
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传统膜法等氨氮污染处理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寻求经济高效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工业设计和环境保护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气膜脱氨过程是一种新型膜分离过程,使用疏水微孔膜分隔废水和酸吸收液,废水中挥发性的NH3经过膜微孔扩散至酸侧,发生快速不可逆反应而得以脱除。此过程相当于把一个氨吹脱塔和一个酸吸收塔合而为一,工艺简化,并且该过程的直接推动力是自发的酸-碱中和反应,由于膜吸收侧的游离氨的浓度为零,从而提供了脱氨过程的最大传质推动力,能耗少,操作费用低。此外,该过程的副产物是高纯度铵盐,可以回用或外销做肥料。
采用公司自行研发制造的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的单膜、双膜两类稳定气膜脱氨组件,详细研究了吸收液、操作温度、浓度、流速、添加无机盐等操作条件对膜组件脱氨性能的影响。并于2010年3月对深圳东莞某地的垃圾渗滤液、2010年7月对石家庄某制药厂三种高浓含氨废水,分别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现场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所用气膜组件对两种废水中氨氮的脱除率均大于99%,所用的膜组件和膜过程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再进一步将此过程推向中试及实际应用,需要考虑以下问题:⑴增大膜组件有效使用面积,做成适于工业应用型组件;⑵ 膜组件的长期连续操作稳定性;⑶ 增强膜组件的使用性,减少预处理工艺,降低投资成本。
气膜法脱除废水中氨氮,国外直接相关的研究较少,国内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大学等诸多研究单位对所用膜材料、制备、结构、性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实际应用(膜污染、长期操作稳定性等)、造价分析等方面可参考信息较少,国产膜脱氨性能不到外国膜组件的60%,但其价格低廉,大概是国外的10~20%,从长远来看国产膜更具有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