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推动下,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在展会期间,不仅举行了近12个专题研讨会,工信部原材料司还对即将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这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题的“聚会”,很多材料行业尤其是从事新材料行业的人们将之视为行业“喜事”。
原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新材料的作用日益为人所重视。不过由于材料行业涉及面广、门类庞杂,一直作为配套产业分散于各个产业领域中,这种“重视”多停留在意识层面。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秘书长吕家申就曾亲身体会过当时的举步维艰,但自从新材料产业被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这次新博会上听了规划解读后,她作为业内人士倍感振奋,并认为,新材料产业将迎来5到10年的黄金发展期。
这种振奋是因为许多业内人士从即将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中看到了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的机会。
机会来自于“重点突破”。新材料的产品少说也有上千种,扶持政策和资金如果平均使力,谁都“吃不饱”。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以深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材料四大新材料产业为例,认为新材料产业要做强,政策扶持就不能“遍撒胡椒面”。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的“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关键新材料,选择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领域予以重点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正是透露出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的思路。
机会来自于“大小各司其职”。在新材料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规划解读中提出要“支持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能力,打造一批新材料‘小巨人’企业”。给中小企业指明了产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帮助处于转型中的中小企业选好定位。大企业做什么呢?大企业要有更高的起点,不仅要承担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还应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国铝业公司科技部主任张吉龙还举了个形象的例子,中铝曾经用了5年的时间就做了4顶宇航员用的帽子,这种技术难度大、用量少,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应用项目可能就需要大企业来承担。
机会来自于“规范”发展。新材料从来不曾以独立的产业来进行发展和规划,行业跨度大,兼之散乱、无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更是有很多民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盲目上项目的不在少数。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迫在眉睫,呼声在耳,如“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与金融、财税、投资、贸易、土地、资源和环保等政策衔接配合”,“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发布重点新材料产品指导目录,实施新材料产业重大工程”,“推进组建新材料产业协会”等等。产业发展越规范,企业才能少走“弯路”。
机会来自于“产学研结合创新”。不可讳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动力不强、技术转化缓慢都是现实问题。“鼓励企业建立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围绕材料换代升级,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发展、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这些措施都将给新材料企业推动产学研结合添“一把火”,正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所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通过种种扶持政策把新材料产业发展这件事“做”起来,推动企业研发,通过研发引导应用,一步一步发展。(记者王薇薇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