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环保资讯>提高空气治污标准,何待“时机成熟”?

提高空气治污标准,何待“时机成熟”?

2011-11-03 来源:广州日报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740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  1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近期进

  1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相关人士称,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技术已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PM2.5意指更细小的悬浮颗粒。与PM10相比,PM2.5富含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能在大气中停留更长时间,且极易富集于肺部深处,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也是导致黑肺的主要元凶。
  鉴于PM2.5的危害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印度以及欧盟等,都已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久前,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曾透露: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其纳入评价指标。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只是从未对外发布其监测结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环保部新规中,PM2.5未被纳入监测指标。
  有意思的是,为何未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或者监测了也不对外公布结果?环保部门的专家说,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至于为何时机不成熟,相关人士的解释更是离谱——“如果制定实施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将大范围超标”。
  以前经常听说某个标准的滞后是缘于技术上的无法突破,比如说地沟油无法检测,即是因为检验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现在有了技术,却又拿时机不成熟作借口,难免让人生疑,技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统计数据又是给谁看的?技术不能成为“橡皮泥”,视实际需要而可有可无,有了技术竟然不运用,这样的技术又有何用?统计数据更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和民众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
  以北京为例,连续几天雾霾天气,让当地居民感到相当不舒服,有网友干脆将北京的空气比喻成“用过的洗澡水一般”。可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显示,北京空气质量只是“轻微污染”。为何会有如此反差?空气监测指标滞后,PM2.5未被纳入监测范围,恐是主因。为了保证数据上好看,也不至于出现“大范围超标”,就拒绝强制检测PM2.5,这只是自欺欺人的选择性失明。
  一方面,公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究竟如何,而不应生活在“被优良”、“被轻微污染”中;另一方面,监测空气质量不需要等待时机成熟,而应是环保部门的日常工作。
  特别是当一些民间组织已开始自测空气质量时,相关部门更不应以“时机论”做“睁眼瞎”。最近,由民间爱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最终获得了政府回应,并上升为国家行为。在空气质量监测上,但愿民间的探索也能引领国家的行动。
  其实,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虽然数据难看,很多城市污染超标了,但在知耻而后勇的倒逼下,改善空气质量并非没有可能。否则,沉迷于好看数据的表象,反而会失去治理空气污染的动力。
  连日来,北京大雾笼罩,空气污染状况严重,但官方数据却仍然显示为“轻微污染”。昨天,以郑渊洁等名人为首的“炮兵连”轮番对空气质量开炮。
  北京市区大雾天空气浑浊记者昨天在北京市区看到,大雾天气使得空气能见度降得很低,空气浑浊。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官方数据,空气质量仍为“轻微污染”。不少网友纷纷反问,这还叫轻微?
  央视记者张泉灵索性将北京空气比喻成像用过的洗澡水一般。
  昨天一大早,著名作家郑渊洁就在微博上连发七问,剑指北京市环保局。他说污染严重的北京就像个硕大的毒气罐。
  “作为纳税人,我认为到了对北京的空气说‘不’的时候了。”他表示自己感觉空气污染严重,为何官方数据仍然显示“轻微污染”?
  同时,郑渊洁还质疑,为何2011年北京市环保局用于北京污染防治的费用只有537万元,而“三公”支出却达797万元?郑渊洁的连续发问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响应。
  环保局:有进步也是确实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微博上倍感压力。“今天肯定是个污染天。在现在排放强度下,雾不散污染很难得到缓解。说有进步也是确实的,前几年每遇这样连续雾天,污染一天一个级别,这次三级1、2已经扛了好几天了。但污染就是污染,减排的力度还必须加大。”
  将来监测标准会改变杜少中介绍,北京市的监测颗粒物的粒径一直在变化,先是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颗粒物,后来改为PM10,今后肯定还会监测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
  “但必须记住的是,这些改变唯一的根据是我们中国、我们北京自己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杜少中一再强调现在的排放量还是太大。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Elmarco与台湾工研院合作纳米纤维商业应用
阅读下文 >> 北方九省市出现浓雾 含20多种有毒物质影响健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2855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