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随处可见常年不化的冰雪,喜马拉雅山脉和邻近的青藏高原通常被人们誉为北极、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这里同时也被称作“亚洲水塔”,它是亚洲数条伟大河流的水源,而这些河流又养育着多达15亿的人口。
但近年来,这个“水塔”不断传出令人担忧的消息。过去数十年,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正逐渐融化。“亚洲水塔”的消融危机,通常都是归罪于气温的上升。但气候研究员们如今却发现,从全球各地而来的微小的烟尘颗粒也难辞其咎,这些黑色的小颗粒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不断堆积,吸收阳光,使周围的环境不断变热。长年在喜马拉雅山脉研究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科学家安吉拉·马里诺尼告诉记者:“在热循环效应下,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正在遭受严重的烟尘污染。”
来自各处的污染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村燃烧产生的烟尘,都威胁着原本洁净的喜马拉雅。但根据安吉拉·马里诺尼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喜马拉雅山脉的烟尘颗粒危机,远远不止从邻近的国家飘来那么简单。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高空,目前也存在着严重的烟尘危机。烟尘颗粒可以随着气流肆意传播,也就是说,从北半球工业国家乃至欧洲传过来的烟尘颗粒,完全有可能传递到喜马拉雅高空,并在这里的冰川上冷却停留。
2006年开始,马里诺尼博士就和她的同伴在喜马拉雅山脉测试烟尘颗粒的含量。他们驻扎在位于库恩布山谷的尼泊尔气象观测所,开始全天候观测包括烟尘颗粒在内的气溶胶颗粒。这群研究者们原先认为在如此高海拔(5079米)和大气原始的背景条件下,环境没有什么优势。但得出的结果,却令这些研究人员大惊失色。喜马拉雅山脉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原始”。相反,这些研究人员却在一些山坡附近,测到了一层厚厚的霾。根据他们的观测,一般在1月至5月,少雨及少季风的日子里,一天内大约有1/5的时间,库恩布山谷是笼罩在浓密的褐色雾霾中的,而这些烟尘和雾霾的主要成分,是黑炭颗粒和臭氧。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模式,马里诺尼博士和她的同事发现,这些由大气环流、季风带来的烟尘,发源地不仅仅在东亚或者南亚,甚至可以远在欧洲、中东和北非。更加让人感到沮丧的是,喜马拉雅地区的山谷就像是一座座烟囱,从印度平原抽取污染物到高空,然后再混合在高空的冰山和积雪中,融化后又重新沉降到地面。马里诺尼博士将这种现象称作“污染综合效应”,这种效应的危害很大。就目前来看,这种效应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冰川反射阳光的能力被削弱了2%~5%,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光,冰川融化率因此就增加了12%~34%。人们目前所担心的,并不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是否会立即消失,而是迅速增加的烟尘颗粒导致的冰川加速融化,是否会对下游的民众造成生态灾难。
除了烟尘颗粒的危害之外,喜马拉雅山脉其实还面临着其他诸多严峻的挑战。从环境来看,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脆弱的地区。多年来,喜马拉雅山周围国家的滥伐森林、人口增加、无节制的城市化、只顾眼前利益的建设,造成了那里的环境安全每况愈下。随着人类在喜马拉雅山区活动的日益频繁,许多原先非常原始的地貌,逐渐遭到破坏,稀有的树种也被砍伐。已经有证据表明,这种脆弱的亚高山带和高山带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损害。这种生态系统一旦被扰乱,恢复极为缓慢。在资源奇缺的寒冷、高海拔地区,不论是驻扎在这里的军队,还是游客,常常用稀有物种作为燃料。
除了滥伐植被以及烟尘排放外,登山者也给喜马拉雅山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科学家对珠峰考察和观测的结果显示,最受登山者痴迷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的降雪中含有微量的DDT、铅等有害成分,而且浓度也有越来越高的倾向。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珠峰攀顶热的逐年升温,越来越多的废弃物给珠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生活垃圾也被扔得到处都是,曾经到过珠峰的一些登山爱好者形容:“几乎到处都有登山爱好者留下的废物,大到帐篷、氧气罐,小到口香糖纸、塑料袋......”而这些生活垃圾,寒冷的喜马拉雅山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全自然分解,有的垃圾甚至能够存在长达数百年......神圣的喜马拉雅山,已经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