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环保资讯>详解PM2.5:可进入肺泡全面影响人体

详解PM2.5:可进入肺泡全面影响人体

2011-12-07 来源:中国广播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615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风霜雷电、雨雪云雾,原本平常的自然现象,为何引起人们如此多的关注?原因就是一个叫做PM2.5的字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

  PM2.5虽然个头小,但是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性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样的大雾天气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的原因,PM2.5难辞其咎。那么大雾天气真的和污染有关吗?PM2.5到底有多可怕?中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
  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大雾天气到底是不是空气污染造成的,潘小川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潘小川:“我看不一定是大气污染,倒有可能跟气候变化或全球变暖有一定的关系,北京地区现在温度相对增高,湿度在增加,雾还是和湿度有更大的关系。”
  钟南山指出,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我们所担心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在灰霾天气下。
  钟南山:“灰霾天气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和污染有关系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工厂散发出的挥发性的氮氧化物,燃烧石油产品的废气等等,但是它需要一些条件才会形成很明显的灰霾天气。雾就是由于气温的关系,湿度比较高的话变成雾气。”
  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 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钟南山直言不讳,这个大小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钟南山:“5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以下,特别是1到3微米的话,就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它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 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如果用潘小川教授做过的一个调研来举例,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PM2.5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话,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潘小川同时指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
  潘小川:“实际上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今年以来,PM2.5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及讨论,钟南山指出,官方发布数据与民众自身感受的巨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一的监测标准。
  钟南山:“灰霾的天气越来越严重了,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这个提出来是很自然的,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门认为大气的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引起公众的质疑,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评判的标准不太一样。”

  【网友热议】
  “我能吞云,但不吐雾”
  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使我国的华北地区陷入沉沉烟幕中。微博专门在主页面上开辟了一个名为“冬季雾天,你那里的空气质量还好吗?”的微讨论区。在本地博友群中,多位网友在微博里发出有关雾天的照片及评论,表示自己“无奈但浪漫着”。
  网友“郑州老户”说:“早上出门跟出国一样,一下子就到了雾都伦敦,欢迎大家冬季到郑州来看雾。”
  网友“吸毒草”则称:“我能吞云,但不吐雾,哥们儿武功再高强,也挡不住咱郑州的云雾缭绕。”
  网友“橙子云”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我,因为我们都在上蒸屉。”
  网友江江酱表示:“我宁愿镜片起雾也不愿意摘下口罩,因为我信我喷的雾,外面的雾我害怕。”
  名词解释曾被忽略的PM2.5PM2.5有一个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人类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可这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三十倍。
  目前,PM2.5尚未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郑州市环保部门也仅是监测PM10。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比喻说:中国现在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监测的大气污染物PM10相当于“苹果”,而现在造成能见度差、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却是PM2.5“樱桃”。“苹果”虽然大,但数量不多,不容易超标,所以空气质量总是“优”或者“良”,而数量众多的“樱桃”却一直被忽略。
  吴兑表示,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是针对燃煤型为主的大气污染设计的,但现在中国城市主要污染是混合型污染(机动车尾气为主)。
  新华社发表时评期待早日扫清“担忧的雾霾”
  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空气的好坏,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可事实是,眼下的空气对人体危害到底有多大,竟也如同这雾霾一般,公众仍然是一头雾水,得不到一个权威说法。气象部门称之为微小水颗粒组成的“大雾”,只是“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专家却认为是极小污染颗粒物导致的“霾”,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院呼吸疾病患者确实随之增加。有关部门无论是出于维护市民健康,还是出于提高服务意识,在这样的反常天气里仅仅发出“减少户外出行”的提示,显然远远不够。
  让人担忧的是,面对社会的普遍疑虑,一些部门领导和专家却语焉不详地称近日的大雾天气“与空气污染无关”。这样的说法,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公众要问的是:为何在环保政策连年推进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为何环保部门迟迟不提高检测标准?为何严重的污染天气频频只能依靠一场大风来救急?
  焦虑也好,误解也罢,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和细致沟通。政府部门推出的环保举措无论多么完善,关键是如何切实体现到空气质量改善上。再多数字成绩,都抵不过人们一吸一呼的感受。无论是解答普遍存在的社会疑虑,还是处理好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关部门的工作都不能像当前的天气一样,让人看不透。人们期待得到一个满意的回应与行动。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阅读下文 >> 成都将投用PM2.5检测设备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287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