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市场透析>海水淡化迎来发展春天

海水淡化迎来发展春天

2012-05-14 来源:半月谈网责任编辑:刘效宇 浏览数:633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  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标志着将海水淡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海水淡化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标志着将海水淡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海水淡化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机遇: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之一。海水淡化是“不淹地、不移民、不争水、不受气候影响”的水资源增量措施,在增加水资源总量的同时,可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
  早在2005年,天津、青岛、大连等9个沿海城市先后发布了结合本地实际的海水利用规划。然而,海水淡化推广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产业的发展处于“温吞水”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意见》的出台不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更有现实针对性。
  《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立方米~260万立方米/日,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6万立方米/日,是2005年水平(5万立方米/日)的13倍以上。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和工程示范,我国在反渗透、低温多效等主流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已掌握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成套制造技术,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套1.25万立方米/日低温多效和1万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一些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外企业看好我国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建设运行等市场。市场纷纷预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实现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值180亿元,工程配套产值90亿元,售水产值183亿元。形成具有500亿元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形成较大拉动,成为新一轮沿海战略调整的助推力量。



  新挑战:三大“拦路虎”不可小觑
  首先是海水淡化价格过高。提到海水淡化的发展和推广,成本高的难题往往被第一个提及,成本与资本的博弈,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出抉择。一些看似风帆正劲的海水淡化企业,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产业扩张之后,都遭遇了成本的瓶颈。在这方面,《意见》的出台将促使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财政政策,为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解燃眉之急。
  其次是海水淡化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我国虽然较早成为世界上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总体看,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比较少,成套装置及部件制造能力较弱,应用规模小,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不平衡。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中近80%的装机规模都是引进国外技术建造而成,关键设备如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等主要依赖进口。而这一状况则进一步提高了海水淡化的商业推广和应用成本。
  再次,对海水淡化的宣传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情况不容乐观。民众对水资源的缺乏状况没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对淡化出的海水能否饮用也心存疑虑。
  新探索:助推海水淡化发展
  在我国城市综合水价总体较低、水的价值与价格背离难以短期调整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海水淡化实行财政补贴,加大投资力度,可以很好地缓解因成本过高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九三学社中央的一份提案认为,应使现有的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促进国内海水淡化装备和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成气候,扩大市场占有率。扶持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水务集团,引导企业向国际海水淡化市场输出产品。
  一些地方的自主实践和前沿探索为海水淡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淡水最匮乏的地区之一,其石油化工企业较多,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
  近年来,天津市60%的工业用水来自经过淡化的海水,其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天津大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所用的海水来自大港发电厂冷却发电机组排出的升温海水,海水流过3家企业,实现了电厂与海水淡化厂、石化厂之间的“牵手”。
  广东在海水淡化方面也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全国第一座民用电渗析海(咸)水淡化站落户珠三角,为全国沿海城镇改水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技术经验。另外,淡化技术应用工程公司发展很快,膜法分离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7月1日起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阅读下文 >> 除尘器配件滤布正确选择的重要因素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3000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