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布鲁塞尔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将累计投入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
市场对节能环保板块的热情再度被点燃。在涉及废水、废气、废物的各种节能减排新政中,市场一致看好产业链中游,即环保设备制造环节。
“在节能环保的整个产业链上,上游排污厂的年利润率最多为8%,且成本收回时间长,下游咨询服务业利润也不高,最赚钱的是中游的设备提供商,尤其是有专利技术的设备制造企业。”某国际大型固废处理企业中国区代表说。
多项政策利好节能环保设备产业
节能环保无外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以及对高耗能产业的节能减排控制。一季度,种种利好政策同时指向环保产业的中游——设备供应商。
3月2日,工信部公布《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宣布支持7大类96项产品和技术,以鼓励研发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水污染治理装备、固体废物处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等。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主要使用领域是冶金企业除尘及煤气回收、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重型柴油机尾气净化等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
市场普遍预测,新规将进一步推动环保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污水、固废处理设备和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的发展。
数日后,工信部发布《2011年环保装备产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预测2012年环保装备产业产值有望增长20%以上,相比2011年的1304.59亿元,今年总产值有望达到1565.51亿元。
国家发改委高层透露,经过多次修改,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可能成为首批国务院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其中提到的四项核心战略包括: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鼓励技术进步,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下游的环境服务业带动上游的环境装备制造以及工程设计等行业。
知情人士证实,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确实将于二季度陆续发布。环保业人士预测,新规划的发布将极大地促进环保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污水处理设备商业绩增势明显
从2011年业绩情况来看,环保类上市公司的整体赢利能力较强,多数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实现了增长。比如业务横跨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的桑德环境资源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5.48%,实现净利润超过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2.39%。
从事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和技术研发的碧水源公司在2011年也创下佳绩: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5.01%;实现净利润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8.71%。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4月第一周,典型工程设备类环保公司2012年平均PE(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回升至28倍,部分公司股价处于中长期的配置区间。随着饮用水强制提标日期的不断临近,从事污水处理设备商市场空间可能进一步拓展。
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平均利用率为8.5%,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大框架下,到2015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20%,较2010年底提高10余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再生水利用比例高达70%,与其相比,中国的再生水投资市场只是刚刚起步,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减排设备商受关注
除了水处理行业,碳排放也是节能环保产业中颇具看点的一个领域。多位环境能源交易界人士透露,2013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时间点预计是2015年。全国性的自愿减排管理办法已几易其稿,距离出炉时间为时不远。总之,“碳金融”、“碳产业”正在从概念渐渐走向操作层面。
受此影响,更多高耗能企业将加大减排设备投入力度,高效电机、节能锅炉、余热发电、高压变频等节能环保设备的需求将继续稳定增长;此外,智能计量表行业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事实上,在国内尚属新鲜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早在1月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已被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0年下降17%。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手段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
环境交易界人士透露,京沪两地开展碳排放交易的具体方案草案已完成,其中上海版的操作方案草案已经进入广泛征求意见的阶段。
记者获悉,上海可能将从石油、化工、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入手,摸索碳排放交易的可行性,交易范围暂时限定为地区性市场。相关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了原始排放配额分配的征求意见活动。
相关人士坦言,虽然近年来国内碳排放交易仍将强调“自愿减排”,但从节能环保的迫切性来说强制的性质将逐渐加强,而上海版方案初期仍将以激励为主,让企业可以“有控制地发展”。这种市场化的操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了选择权,既可以采取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量,又可以购买其他企业减排指标。
碳排放交易属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中的一部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钱锋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于国家现行的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等政策是一种补充,未来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有可能既获得补贴奖励,又能通过减排指标交易获得回报,这样将加大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