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脉要立竿见影
事物发展必有其规律,“30 岁以前赚钱靠技术,30 岁以后赚钱靠人脉”,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太过刻意的经营,会被别人视为讨好,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但随着在职场中一天天成长强大,你也要为自己加上“人脉”这道“保险杠”了。
为什么要等到30 岁以后呢?就是要等你和你的网络一起成长,大家具备的能量都在上涨。人性的规律中,有一条非常明显,越年轻的人做事情越想马上收到效果。实际上人脉的建立和维护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提升你的人脉资本,如同在人际银行中建立一个“人脉账户”,要想有一个好的收益,就必须把存期延长,存得越久越多,你能得到的利息就越多。当然,你的“存款”是存在了朋友、同事或者客户的心里。为了让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你就需要付出真诚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你往人脉存折中存放的感情越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更紧密,感情也就越深厚。
2、人脉要多多益善
了解了拓展人脉的重要性,有可能增加人脉的活动一定尽量去参加。可到了会场又呆坐在角落无从适从,即便努力和旁边的人不咸不淡地交谈了几句,也未能突破壁垒,最后还是不熟悉。如此的话,即使“认识”再多的人 ,也是“空心”的人脉。
“认识人”不是目的,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推断出一个著名的“邓巴数字”,即:不管手机、聊天软件上有多少好友,人类的认知能力所允许个体拥有的稳定朋友约是150 人( 一年至少联系一次)。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村庄到罗马军团中队、到现代企业概莫能外。即使是交友网站这样的现代科技,也只能帮助人们扩展那些偶然、被动联系的好友数目,对于交往密切的核心朋友圈的人数影响甚微。
在这些朋友中,大约有80% 都是泛泛之交——他们对你毫无帮助,也不会给你积极的影响。只有20% 的朋友会给你正面影响,其中又只有5% 的朋友会帮助你。要管理好你的人脉,关键在于管理好你那5% 的朋友。
现代社会的人口高流动性,迫使我们“人不如故”的观念也要发生变更。那么,理想的朋友圈子应该是怎样的呢?核心部分,应该是少数彼此了解和信赖的知己,正如“人生得三五知己,足矣”;同时,最好还能有一个相对松散、更为宽泛的社交网络,日常联系不多,但必要时也能建立合作,这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
3、人脉要“包赚不赔”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也就是彼此对对方的价值。因此,你可能有很多朋友,但如果这些朋友不能在你的事业上帮到你,很难说你的人脉有多广。而对方帮到你的前提,往往是你能帮到他们,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人脉的基础是相互利用的价值。杜月笙说过一句话:“不要担心被人利用,能被人利用,那说明你还有价值。”这话不是很好听,但世间道理大抵如此。
好吧,“利用”这个词可能有些灰色,你可能觉得“被利用”的自己得不到对方的同等回馈,同样的道理,在没有拥有自己的价值之前,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享受别人的价值呢
在努力构建这些人脉之前,你是否需要想一下:凭什么别人要帮助你?实际上,很多人脉圈子,都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高准入制度。他们不追求人脉的数量,而追求“实打实”的质量。如果条件不够格,很难加入这些社团。这并非这个团体的人的狭隘,他们用这种方法,避免了那种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假人脉。
人脉的构建和维护
1、建立诚信的形象是前提
每个人在建立人脉之初,通常并不具备很多的力量,但只要你能保持住自己的诚信形象,有多大的影响力,就发挥多大的影响力,那么自然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一个人讲的话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么他认识的人越多,带来的负面效应就越多。
2、增加自己的价值是核心
付出才能有所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本质上人脉就是凭自己的所有、所能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赢得别人的帮助。哪怕你能为别人提供快乐,也是一种价值。即使并非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以功利为目的,但能够长久保持密切往来,一定有利益关联或以情感为纽带。你自己的价值增加了,能够为周围的人提供正面力量了,你才有这个资格去在这个人脉的圈子中有所要求。
3、真诚地帮助别人是基础
你要做的,是要把自己的价值传递出去。如果你的专业知识能帮助别人,那就不要吝啬;如果你的物质财富能够帮助人,就可以救人燃眉之急;如果你的人脉圈子可以帮助别人,那么就分享这份资源;实在帮不上忙,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也会得到别人的铭记。事无大小,最重要的原则是诚心。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长久之道
用不起来的人脉,即使再亲密,也将慢慢淡化。很多职场人的关系维护,大部分都流于一种误区——就工作论工作。实际上,真正在工作中互相欣赏建立良好关系的毕竟是少数,人的内在也是很需要互相分享的。工作之外,也可以在某些专业领域多向人请教学习和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维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