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提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可谓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而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利当前、惠长远,不仅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保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包括环境保护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产品四大子产业在内的环保产业体系,尤其是生态修复、淤泥固化和资源利用及生态护坡与水环境整治等,已形成先进技术和装备,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特点,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存在整体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法律法规急需完善、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瓶颈制约。主要问题有:
一是总体规模小,资金不足。在各地,虽然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在环保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旗舰式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仍是中小型企业。二是科技含量低,研发能力弱。一些企业缺乏科技支撑,以向其他企业联姻、借脑等方式为主,承包工程则以借资质的居多。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完整的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包括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技术服务、环保资本三大块。但我国的环保产业基本上还停留在以模仿和引进环保设备制造为主的初级阶段,环保技术服务和环保资本运作尚处在起步阶段。环保产品以传统的环境污染末端治理设备制造为主,环境服务、咨询、资本运作等较高层次的环保产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高效脱硫、自动监测监控仪器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环保产品则较少。
上述因素的存在,造成各地环保企业数量多、差距大,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力。
抓住机遇加快环保产业发展
现阶段,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外部发展环境良好的黄金期。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而要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建立以环保产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结构。
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对整顿和规范节能环保市场秩序等明确了政策措施,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出研究部署,标志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在进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和大舞台。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于环保产业发展,政府部门要摆正位置、理顺职能,有所作为。相关部门要把环保产业列为扶持的重点新型经济产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深化政、产、学、研结合,把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应尊重市场规律。发展环保产业要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应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以用人制度、培养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重点围绕关键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广泛动员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团体共同参与环保项目学习,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推动环保产业大发展。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应加强行业自律。要倡导绿色环保产业遵守行规准则,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和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努力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当前,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丰富内涵、提高标准,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笔者建议如下:
首先,加强宏观调控,推进规划引导。明确发展分期目标、实施重点和激励措施,形成明确、独立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急需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有一定比较优势、有出口创汇能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能、市场供大于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
加快环境保护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服务企业优化组合,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进入环境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环保服务业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生产,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实现产业和产品升级。
其次,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产业科研构架体系,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互动和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进程,提高环保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在燃煤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处理、监测监控等重点领域实施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鼓励环保企业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促进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或国家标准。
第三,加强对外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拓展国际合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加强在环保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环保产业专家和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提高公众对加快生态、低碳经济发展的认知度,从而推动环保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