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雾霾天气的原因,空气净化器成为最受关注的家电产品,去年全国的销售量接近240万台,同比增长90.5%;零售额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105.9%。而我们也从各大卖场中看到,主打“除霾”牌,声称“99%去除率”的空气净化器光品牌就不下十个,种类型号更是数不胜数,且均被放在了整个卖场中最显眼的位置,可见整个市场火爆至极。
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对于室内PM2.5颗粒物的消除,空气净化器仅有辅助作用,实效与标称“99%去除率”相差甚远,且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检测方法,一些产品甚至没做过检测。看到这样的消息,对于那些想要购买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朋友肯定是个打击。不过,大家也别太过于担心,业内人士和专家也表示,只要将合格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合理使用,对于室内的空气净化效果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因此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关于空气净化器使用当中的误区,仅供参考。
-概念误区
误区一:不用空气净化器,开窗通风就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如果户外环境好,通风是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成分,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但显然,像一直以来的雾霾天气,室外的空气就有可能要比室内更糟糕。因此,对于目前而言,要掌握好“天好就多开窗、天不好要关窗”的原则是关键。
误区二:室内不抽烟、没有异味就算空气清新
显然不是。空气清新的标准不单单只是指没有异味,除了已经被我们熟知的PM2.5以外,空气中的有害物还包括尘埃、甲醛、苯、氨、放射性氡等等。这些有害物质轻则造成人体头痛、心烦、疲劳、血压升高、精神萎靡、注意力衰退、工作能力降低、失眠等,重则引起哮喘或荨麻疹,甚至导致损伤肺泡、致癌。
误区三:室外有雾霾,不开窗室内PM2.5就没有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成分为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常见成分包括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金属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是致病致癌率极高的有害物质。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然而,这并不是说只有不开窗就室内就没有PM2.5了。其实,PM2.5本质就是微小的颗粒物,而二手烟雾同样也是室内PM 2.5的主要来源。据之前有专家测试,在距吸烟者3至6米的位置,吸一支烟产生的烟雾可导致空气中PM 2.5的浓度达到300微克/立方米左右。
误区四:能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就是好产品
就像上面我们的误区一样,我们周围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空气中除了PM2.5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有害物。例如,如果你家刚刚装修完,空气中就有可能存在甲醛等有害物,而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劣质香水、石材释放的放射性气体氡等等也都非常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显然,空气净化器好坏的标准并不仅仅只是看能否去除PM2.5而已。
-使用误区
误区一:开了空气净化器就一定管用
对室内污染治理而言,污染来源的影响因素有多方面,并非只能靠空气净化器。比如,北京在近期持续的雾霾天气下,应首先关闭窗户,尽量少开门,将室内营造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次调节室内气温和湿度条件,在冬天里通过加湿器、洒水等方式将相对湿度提高,不让室内起尘。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才会更有效果。否则,污染源将持续通过窗户进来,即便空气净化器一直开启也会效果大减。
此前有报道称,市面所售的空气净化器真正除霾有效的屈指可数,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的产品很多。这里我们先且不考虑那些涉嫌虚假宣传的产品,假定所有产品都能够达到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也正如以上所说,空气的污染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空气净化器仅是一种具有辅助作用的手段。
误区二:平时不开,只有雾霾天气才开启
其实广大消费者有这样的误区也情有可原,毕竟空气净化器的流行是因持续雾霾天气引起的。不过,我们上面也提到了,对于空气的清洁来说,并非只有雾霾才是污染,灰尘、异味、细菌、化学气体等等都是会对人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空气净化器的作用正是对这些有害污染物进行清除。尤其是对于刚装修完的新房、家中有对空气敏感的体弱老年人、幼儿等等易感人群来说,空气净化器还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
当然,如果外面天气晴朗,我们还是建议大家的室内多通风,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让新鲜空气能够在室内流动起来。有时这样的效果比常年开着空气净化器更有效。
误区三:空气净化器买来一劳永逸
说实话,因为持续的雾霾天气,才让许多人对空气净化器这类产品产生了兴趣,但是倒是空气净化器能不能真正有效去除有害物,看不见摸不着,谁也无法真正说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空气净化器一定不是买来就一劳永逸的,不管它是采用物理过滤,还是静电集尘净化技术的,都需要定时的清洗、更换滤网,才能充分发挥空气净化器的效果。
误区四:家里买回一台空气净化器整个房间都管用
由于对空气净化器的不了解,许多人都认为家中只要买来一台空气净化器,固定放在一个位置,长期使用,就会对家中所有房间都起到净化效果。但是业内有专家表示,虽然从技术原理上空气净化器对于去除颗粒物具有一定效果,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只在特定的适用面积及时间内有效。然而,目前还没有对一台产品在单位时间、适用面积净化效能的界定标准。因此空气净化器的最佳使用方法是,每个独立空间放一台,或经过测算在不同位置灵活轮换摆放。
误区五:空气净化器耗电量高,每天使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
空气净化器的耗电量普遍不高,主流产品的耗电量一般不会超过70W,还是非常省电的。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建议随时开启。
-选购误区
误区一:空气净化器价格越贵,效果越好(空气净化器滤网层数越多,净化效果越好)
原理上来说,空气净化器产品基本都是采用过滤式技术,简单说来就是一个风机+网滤网的组合。工作中机器内的微风扇搅动室内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吸附在过滤网上,使空气中的颗粒物递减,达到清洁室内空气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空气净化器的关键在于滤网的配备。而多数产品,价格的差异也正是取决于滤网的层数和材质的优劣。
不过,“滤网层数越多,净化效果越好”和“价格越贵,净化效果越好”,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首先,虽然滤网的层数决定了价格、决定了效果,但是滤网的材质将直接影响净化的效果,尤其是我们常说的HEPA滤网,它目前在市场中的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不等,过滤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次,除了滤网以外,有些空气净化器还会有诸如液晶显示屏、加湿器等附加功能,这些都是决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甚至曾经有报道称,一台标价7000元的空净产品成本只有2000元左右,可见一味以价格当标杆也是不准确的。
误区二:购买时认准“净化率99.9%”准没错
消费者对于空气净化器的最大误区可能就要数现在各大厂商都在吹嘘的“99.9%”了。如果你在购买空气净化器看到“净化率达到99.9%”这样的宣传,其实无需多信。首先,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所谓的空气净化率尚无一个完整统一的算法。其次,产品的净化率会受到风量、工作时间、房间面积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就造成同样是净化率99.9%会有不同的使用体验。
当然,也并非是说现在购买空气净化器就无据可依。决定一款空气净化器性能的指标有很多,例如CDAR值、1小时净化率、HEPA滤网以及其他滤网质量、更换滤网的成本、噪音等等。尤其是CDAR值(洁净空气输出率),它是由美国家电制造商协会(AHAM)按照一定的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得出的空气净化器输出洁净空气的比率,简单来说CADR值越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率就越高,但有些品牌并没参与AHAM的测试。
误区三:除了性能指标,空气净化器购买更要看“适用面积”
目前许多消费者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品的“适用面积”。其实,所谓的适用面积也并不靠谱,如果以此来决定购买并不合理。因为“适用面积”并不是一个通过简单计算就可以确定的值,甚至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着使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时发生变化,“比如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用户住房的层高和装修材料等”。这也是为什么在早已成熟的空调产品的标准中,对制冷量的定义和检测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但“适用面积”从未纳入产品标准的原因。
而我们在上面的解答中也提到过,空气净化器的最佳使用方法是,每个独立空间放一台,或经过测算在不同位置灵活轮换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