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已经进入行业景气末期,未来10年剩余市场空间200亿元。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的五年黄金期已经过去,2012年起市场增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未来几年将进入平稳发展期。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发展状况
我国渗滤液处理厂的建设亦起步较晚,从时间上看渗滤液处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0年代初期开始,处理工艺主要参照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第二阶段从9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生化处理+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1997年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标准要求COD达到1000mg/L,这个处理标准相对比较容易达到,处理成本也相对较低;而2008年的处理标准要求COD在100mg/L以内,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区要求COD达到60mg/L,即在1997年处理标准的基础上再削减90%以上的COD负荷才能达到2008年的标准,这对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必须结合物理处理等工艺才能达标,如纳滤、反渗透、超滤等技术,但这些处理工艺的投资比较高、运行成本也较高。例如对于一个日处理量1000吨渗滤液的垃圾填埋场,采用传统工艺达到1997年排放标准的运行成本大概在不到20元每吨,而达到2008年排放标准的运行成本将增加到40-50元每吨。
两次标准出台刺激垃圾渗滤处理市场需求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主要是COD、氨氮、重金属含量高,其COD的浓度一般在6000-10000mg/L,有的甚至高达5万-6万mg/L,远高于一般城市污水。一般来讲,处理1吨垃圾渗滤液大约相当于处理100吨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由于其浓度远高于城市生活污水,也带来了处理上的难度。1997年7月2日,国家环保局发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对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出水水质的BOD、COD、氨氮、悬浮物含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此标准出台后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出现第一波需求高潮。2008年7月1日,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新标准正式开始实施。相对于1997年的旧标准,新标准不仅提高了渗滤液的处理标准,还强制规定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都应建有完备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需达标才允许排放,其中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应于2011年7月1日之前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受此影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需求明显增加,迎来了第二波需求高潮。
虽然我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水平及设施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垃圾渗滤液量大、难处理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如何做是关键。要不断高能力和水平,突破行业禁锢,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设施的建设运营水平。
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渗滤液的处理近几年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并有一批渗滤液处理厂已经或正在兴建。但由于渗滤液的水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国渗滤液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运营管理,建设和运营经费不足,现有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方未能充分理解渗沥液项目建设和运营费用高于一般生活污水项目,往往因经费不足造成建设、运营标准偏低而不能满足环保要求;运营管理能力不高,运营管理难度大于一般市政污水厂或垃圾填埋场。有些项目未重视运营问题,运营团队缺乏专业运营管理能力;源头减量不到位,源头减量的实质是提高处理设施的管理能力。渗沥液产生于垃圾处理全过程,有些项目因不注意降低垃圾含水率、未实现垃圾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等渗沥液源头减量措施容易导致渗沥液处理量增加,超过处理设施负荷。
截至目前,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基本都按要求建设了独立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并完成改造一批旧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按照目前的环保要求,渗滤液处理必须经过生化和反渗透处理,才能实现达标排放。但据了解,每吨渗滤液处理投资大概在10万-12万元,根据采用的工艺技术不同,运营费用大概在30-50元/吨,远高于一般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认为,渗沥液处理难度远大于一般废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单位成本也远高于一般生活污水项目。但现有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方未能对其充分理解,往往因经费不足造成建设、运营标准偏低而不能满足环保要求。而另据报道,环保部调查发现,由于投入不足,成本较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难点,全国各地大城市均面临这一问题。
大城市、各种类型卫生、环保城市可以达标,但大量小城市和部分中等城市难以达标。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6.4万吨/天中,真正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仅占5-10%,至少还有2000万吨/年的渗滤液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再加上很多非正规填埋场的渗滤液,实际数量是很大。焚烧厂渗滤液由于浓度极高,达到原三级渗滤液排放标准或下水道标准难度也不小,目前能够达到下水道标准的不足20%。少数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个别浓缩液得到较好处理,但也未解决最终出路。
在投资之外,垃圾渗滤液属于比较难处理的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是垃圾焚烧厂建设及运营的环保关注重点。
生活污水的COD含量一般为二三百,而垃圾渗滤液的COD含量可达到二到三万,垃圾渗滤液处理与生活污水处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需要很专业的技术和运营支持。2012年全国约有20多家渗滤液处理公司。2013年有200个左右项目招标,90多个企业中标,做渗滤液处理的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不少企业原来是做生活污水处理的,很多在渗滤液处理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他介绍,垃圾焚烧项目招标,原来中标价格是七八十块,个别企业为了抢标,报价四五十块钱。这样势必导致渗滤液处理投资和运行水平降低。
渗滤液作为一种特殊废水,其处理的投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一般城市、工业污水,这主要是由于渗滤液氨氮浓度很高、有机物浓度高,导致处理工艺复杂,设备繁多。渗滤液由于在垃圾体已经经历了厌氧过程,其生化性相对较差,生物处理的停留时间较长,导致设施、设备的投资较大。而处理量一般相对较小,导致折旧、维修费较高。
渗滤液处理由于较高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综合处理的措施。对于北方降雨量少,垃圾含水率较低的填埋场,采用回灌措施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南方城市,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于有条件将渗滤液送至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的地方,在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前提下,可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厂,否则应将之处理至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三级排放标准。对于没有条件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水体的地方,应根据不同水域,严格将之处理到二级、一级标准,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生化系统,碳氮比偏低,需要外加碳源,才能保持生化系统稳定;难降解有机物很难通过生物处理被讲解,积累在系统中会对生化系统造成影响;很难通过生物处理被讲解,积累在系统中会对生化系统造成影响。
膜系统,浓缩液处理难度比渗沥液更大,目前采用的各种浓缩液处理方法均有一定缺陷;产水率低,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系统大多采用纳滤和反渗透,通常纳滤清水产率为80-85%,反渗透清水产率为70-75%,两者串联后的总产水率往往就60%左右;膜清洗和更换,渗沥液中污染物浓度较高,使膜系统清洗频率大幅提高,频繁清洗影响运行。同时膜的使用寿命降低,往往较短时间即需要更换。
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监管,提高投资,对于企业,也需要加强自律、提升处理技术和运营能力,共同促进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健康长远发展。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完工,加之专业运营要求较高,会带来大量运营需求,运营能力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发展重点,运营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