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废弃电子垃圾回收回归“绿色产业”

废弃电子垃圾回收回归“绿色产业”

2011-03-01 来源:中国固废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310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  3月的西南诸省,多年未遇的大旱,大自然越来越频繁地用各种自然灾害向人类作出警示。但肆意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却并未

  3月的西南诸省,多年未遇的大旱,大自然越来越频繁地用各种自然灾害向人类作出警示。但肆意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却并未减少。信息产业曾经被认为是绿色GDP产业,效益高、能耗低。但当你真正走入到信息产业的第一线,你就会发现:信息产业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在创造了巨大产值的同时,也给地球留下了多达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件的电子垃圾。
  这些电子垃圾中,汞、铬、铅等重金属人类和环境都有着强烈危害。在广东贵屿等地,一些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普通村民,在用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野蛮而原始方式在回收电子垃圾中的贵金属,大量有毒物质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也导致了周围村民的健康遭到了严重损害,其景象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立法方面我们迟到了20年
  在2009年3月,也就是两年前,我国正式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并计划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于我国电子垃圾回收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时一些主管部门的官员声称这个管理条例在世界都属于领先地位,这些充满了主观判断的声明是不是典型的官话、套话自有公论。但以我亲身的见闻,对此深感忧虑:我国现今受电子垃圾之害已深,如果现在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那么很可能治理的速度远远不及新增的污染速度,结果只能像一些治理了多年的干流一样:越治越污!我们在电子垃圾回收立法与技术方面还处于幼童阶段,如果现在就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电子垃圾回收的核心技术,认识不到与先进国家在技术和意识方面已经存在的巨大差距,只能被越拉越远。
  为何对自家处于“世界领先”的环保法规妄自菲薄?理由很简单,抬眼去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别人都做过什么,将要做什么,再来评判我们自身会更加客观。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法案,并相继颁布了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一系列法规,他们在对电子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将电子垃圾视为了“城市矿山”(电子垃圾中富含金、银、铜、铅等贵金属和大量石油衍生品),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欧洲,我们会看到德国早在1991年就出台了《电子废弃物法规》,并随即《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着重提出让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负起责任,规范通过物流平台或者上门收取等多样化的回收方式,通过税收杠杆,加大对有损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德国早在20世纪初就实现了电子垃圾的高循环利用率,并在电子垃圾回收的技术方面做了深厚的积累,是这一领域中技术储备最为深厚的国家之一。
  美国在环保方面政策给人的印象则是“自私自利”。美国在十几年前就立法严格规定了生产商必须承担电子废物的回收责任,避免电子垃圾对本国的危害;并且立法保护将电子垃圾出口给别国。
  循环利用才是高级目标
  我们刚刚制定了一些基础性法案,就开始妄谈“世界领先”既无理论基础,亦无事实根据。而且我们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条例,它延长了生产者的责任,明确了谁生产、谁回收准则,让我国电子垃圾回收产业进入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阶段。但完成回收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才真正是未来的目标。
  举一个我在日本参观中亲自见到的实际案例,一款废弃的EPSON的打印机,有98%的材料都可以回收乃至循环利用,只有2%左右部分无法利用在无害化处理后被遗弃。诸如冰箱、洗衣机等传统电子产品也实现了至少50%以上的回收再利用率。当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简单的电子垃圾无害化回收处理,面对日本、德国非常高的回收再利用率,难道不足以让我们震撼和警醒吗。
  知耻而后勇,唯此一道。
  异常艰难的攻坚战
  我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之路将是曲折而艰难的。我认为其中首要的难题是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停留在大多数同胞的脑海中,从国家层面形成建立循环经济的国家策略尚待时日。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以GDP为纲的现像,非常看重工业生产给GDP带来的贡献,对企业造成的污染或者质量问题容易造成主观不愿管、客观不易管的窘境。建议将将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作为考量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才能真正保证地方资金与资源向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领域正向流动。
  电子垃圾回收,客观上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利润率本就不高的电子产品加工企业,是否会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而逼迫生产企业去想法设法逃避回收责任,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注意和校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子产品制造商都不具备电子垃圾回收的技术与渠道。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在全国各地建立专门的分拆和分拣工厂,将电子垃圾按照塑料、钢铁、贵金属、有害物质等种类进行分拣包装,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多用人工和机械式处理方式,少用化学手段,经过初步分拣的材料将分门别类的运输到专门的处理车间,最典型的就是被粉碎的贵金属碎末的冶炼回收与提纯、塑料材质的再生。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对于节能环保的作用也不可小窥,但遗憾的是,现在不健康的消费理念大有市场。亚洲的手机更新频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如此高频率的更换手机,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手机低劣的质量不得不经常更换,另一方面确是一部分浮躁、对物欲的崇拜和对潮流的盲从造成的。若要从根本上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周期势在必行。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既是矛盾体,又是统一体。希望中国的电子垃圾能早日迈过无害化回收的初级门槛,将电子垃圾变废为宝,尽早实现回收资源的高比例循环循利用,让信息产业真正成为绿色GDP的缔造者,来帮助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庄严承诺。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
阅读下文 >> 新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将颁布实施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44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