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省共争取环保专项资金1.29亿元,在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科技、信息、宣教等业务的拓展,环保基础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为做好各项环保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环境规划工作有序推进
进一步完善了《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完成了《青海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草案)》、《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环境保护规划》、《青海省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1-2020年)》、《青海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青海省"十二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草案)》、《青海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等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数据质量达到国家技术要求。
环境监测工作扎实开展
及时组织力量对玉树灾区地表水、生活饮用水、大气环境和核辐射安全进行高密度监测,确保了灾区环境安全。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站建成,青海湖"碧海"号环境监测船投入使用,污染源竣工验收、监督性及服务性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湟水干流民和桥、海北金滩、小峡桥三个考核断面实现水质监测周报,农村环境背景站及酸雨、酸沉降、沙尘暴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与运行使环境监测领域得到扩展。辐射环境国控点及核安全预警点监测项目圆满完成。
环境科技工作得到加强
组织开展了环保公益性科研专项科技需求调查,向环保部等报送了8个环保科研项目,积极储备环境保护科技需求项目23个,制定了首部地方环境标准,组建了青海省环境遥感实验基地。国家高新技术863课题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中环瑞彩有限公司含铬废渣湿法解毒处置技术列入《2010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
环境法制工作继续深入
起草了《青海省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办法》(草案),开展了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完成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检查验收。同时,环境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强化,门户网站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信息和公文的网上流转和内网网站的信息发布。西宁、海东、海西、海北等地的环境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环保宣教工作扎实有效
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加强环境宣传报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科普教育和绿色创建活动,创建了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生态示范村镇和环境友好企业。狠抓环保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普及,广辟渠道推动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让生态意识成为大众文化意识,让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低碳消费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为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