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周刊讯 (记者丁富升)3月2日,一则没有公开的消息传入记者耳朵:一位经年苦心经营拥有数万株名优珍稀濒危树苗之苗圃老板,不请律师,亲自上阵,在公堂上对峙省属国有控股(陕西中能榆阳)煤矿。记者辗转找到这位自嘲“蚂蚁与大象较量”的苗圃负责人陈老。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陈老提了足足一袋子资料摆在记者面前,有《环境污染侵权证据材料<书证>》《环境污染侵权证据材料<影像资料>》等达数斤重厚厚几本,以及南方周末、陕西日报、陕西卫视、榆林电视台等各媒体的相关剪报及光盘资料。
有资料绝不听汇报。翻开一份份真实的市相关部门的上报文件,打开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真实照片,陕西中能煤矿之于昌汗界这座“末代村落”、之于正在蓬勃规划建设百万人口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何止是简单的“环保纠纷”?套用南方周末记者吕宗恕先生的标题《关不了煤矿,保不住城市》做注解一点都不过分。
“末代村落”昌汉界
月10日中午,记者决定前往昌汗界村实地查看。临走之前,忆起本报记者苏彦平曾于2010年7月30日本报深度版做过一篇题为《昌汗界 一座焦虑的村庄》报道,翻阅再看,大体了解了关于中能大力度开发以来村庄连发塌陷、地表断水、良田荒芜、树木枯死、人畜饮水困难、村民生存危机、前途渺茫等等较为详尽的调查采访,基本对引发连锁重大问题的陕西中能煤矿有了基本的认知。
驱车经机场高速,约9公里处,便清晰瞭见中能规模不小的斜井。至机场转盘处附近,一条便道折而向东,便驶入中能矿区。据苗圃陈老回忆,去年10月份他在该区域考察,机场高速与东部榆乌路仅仅四五公里这段路,前后左右共计树起了13块“周围危险 禁止人车通行”的警示牌。除一块为榆阳区交通局栽立外,其余全是小纪汉乡人民政府所立。驶进便道,便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据知情人讲,该区域已经算是采空塌陷区,附近有几个村庄已搬离。据简单目测,该区域直线距离机场空港区也就两三公里。未行多远,果真看见醒目的“危险”警示牌,不远处便是该村一座庙宇,庙宇周围“危险”牌林立,直至靠近榆乌路附近的一养殖场。
接近中能主井口附近,记者首先赶往煤矿排污出口处。伴随机器“呜呜呜”的声响,比村庄高出很多的坝塄上,一个一米见方的“黑口”毫无掩饰地张着,近前一看,排量不小的黑乎乎的废水,急速沿着被简易楼板覆盖的污水渠横穿村中央向东南流去。坝塄上还有两条粗壮的钢管向埋在塄上的管网(还是污水槽?)呜乎乎排放着。暗槽顺着村西折而向东南流去。记者随后顺着村中窄窄的柏油路向西寻觅,只见污水从上部短短的坝塄折而向南后,便进入用石头砌成的简易排污渠,上面并无任何遮盖,黑乎乎的污水“激情澎湃”肆意穿梭。就连齐腰的石槽上方都是白花花的碱垢。
此时,一位自称昌汗界五队队长的郭姓男子路过,便讲述起村子及村民的苦衷:地表水位下降,压井压不出水,生活用水要跑几公里机场附近借水吃;良田无法耕种;树木大片死亡;林地大片毁坏……他们眼下争取的是补偿,但更为揪心的是未来怎么办?谁来恢复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该何去何从?子孙后代怎么办?
环境污染严重
后果仍会继续恶化
记者返回排污口附近仔细查看,尽管目前因中能强化管道修补、设法“远送”污水于数里之外,但据真实记载和影像文字记录,近几年来因管道破裂主井口周遭基本全部遭受过巨大侵害。村周围低洼地带、沙丘中央沙坑,均是污水浸泡痕迹,立下汗马功劳的“固沙英雄”-沙柳大片死亡或几近死亡。尤其是距离主排污口不足三百米的陈老的 “大漠之星”核心苗圃,因2008年8月一次中能高位堰塞湖决口造成的仅抽排竟长达四个多月的污水浸泡,数万株名贵苗木彻底报废。询问起来,村民纷纷诉苦自家的房屋、洋芋窖、牲畜圈、良地、树木等等受到了侵害。
由于地形不熟悉,记者未能顺着排污渠一路探寻,但村里的村民说,该污水渠一路往东南,先是预排于三队,被三队村民拒绝,继续穿越榆乌路,一直向东南挺进,据称目前排在沙地生态园一带。
记者沿榆乌路返城的路上,忽然发现在林场与戒毒所一带,就在马路边便清晰地望见一汪连一汪的“千湖奇观”,这景象一直绵延至包茂高速附近。至于林场东南、包茂高速东南至榆神线一带,记者因时间关系未能详细察看。但作为沙漠边缘,西沙与疏松土质根本挡不住平均每天几千方肆虐的污水,通过逐渐渗透、穿越,拉渠、决口,这股“黑水”将会破坏榆林城北更大范围的生态,严重损害榆林人民赖以生存的芹河、红石峡水源区。随着大规模开采的继续,榆溪河终将面临水源枯竭,加之榆林北城区悬于采空区,植被破坏带来沙化反复,天然屏障消失,榆林城面临的生存困难的确牵人心肠!
开发与保护尽管矛盾,但开发“黑金”所带来的“黑痛”如果要让地方失去本该格外保护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城池,抑或拿出所得利益数十倍、数百倍的代价去恢复的话,那么这注定将是一件得不偿失、贻笑大方、背负千古骂名的“丑事”。
中能-难以撩拨的面纱
陕西中能榆阳煤矿,位于距榆林城区仅12公里的榆阳区小纪汉乡昌汗界村,其前身是小煤窑“怀远煤矿”,始建于1996年,井田面积只有4.6平方公里,生产能力6万吨/年。2003年,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该矿井田面扩大到13.05平方公里,同年经原省经贸委批准,该矿井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经过改造,到2006年,经省煤炭局等有关部门验收,该矿生产规模已达到120万吨/年能力。同年,该矿还取得王家梁矿区普查探矿权,勘探面积70.75平方公里,计划红石峡井田扩大勘查面积15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亿余吨,可采储量4亿余吨,服务年限104年。目前该矿实际生产能力已超300万吨/年,自西向东开采面积已达10余平方公里,其中80%属空港新区规划用地。
针对中能不断扩张,逐步逼近城区的严峻形势,我市发改、国土、环保、林业、煤炭榆阳区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竭力与上下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协调,但几经几年的周旋,截至2010年五月中旬,我市等来的依然是来自省发改委的一份“不能改变现有事实”的便函(陕发改委电函〈2010〉420号《关于榆林市城市规划与榆阳煤矿开采区有关问题的函》),转述了省住建厅及省国土厅的研究意见,其中住建厅意见为:红石峡地区在榆林市已进行的四轮总体规划中一直作为榆林水源地进行保护,08版《总体规划》明确规定该区域为禁建区,应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国土厅意见则为:榆阳煤矿红石峡井田已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矿区总体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矿区环评,不易改动;榆阳煤矿已投入10亿元进行矿井改造且通过中省有关部门验收,项目标准及矿权手续合法;已形成的采空区(规划为空港新区)即使治理在短期内不宜进行城市建设;同时建议榆林市城市规划向东、南、西南部无煤炭资源赋存的薄煤区或无煤区调整。
这就意味着,我市仍将面临着“矿进城退”的难堪局面。市民关心的是,即便“城退”,中能并不注重环保、目前已严重破坏生态且要长达上百年的开发,会给这座塞上明珠城市带来怎么样的未来?我们如何才能辛苦经营、创建“绿色生态名市”?
事实上,经市城建规划部门调查核实,在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陕西中能榆阳煤矿从未办理过选址意见书,也从未征求过省、市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意见,其建设行为本身不合法。
塞上生态名市
岂容矿竭城衰?
我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全市上下正在意气奋发、加快步伐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不遗余力。我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也于2008年5月经省政府核准实施,总规确定规划区总面积221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可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陕西中能榆阳煤矿的采矿区、探矿区及井田勘察覆盖了城市中心规划区西北部172平方公里范围。其中,空港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芹河新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红石峡试验林和沙地植物园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绿地129平方公里。
该矿的存在及继续扩大对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影响巨大!在影响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第一是新规划的空港新区位于采空区,机场二期扩容无法设施;其次,煤矿的开采已经对芹河新区已建成的市卫校、九中、区广电中心等一批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构成严重安全隐患,新区的规划建设更是无法实施。此外,沙地公园和城运村项目受严重影响,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密集区和风景名胜保护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将遭受严重破坏。对水利、水资源影响方面,由于红石峡水源地受破坏,将直接导致城区供水工程及水库水源枯竭。中能现有探矿权范围基本覆盖了芹河流域的的大部分区域,经开采对地下水系的破坏,势必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芹河主河道干枯,地表植被枯死,加剧区域沙漠化和区域范围内井灌群水源枯竭。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始建于1957年,占地25平方公里的沙生植物园及红石峡试验林,为我市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沙漠试验林和沙生植物园,煤矿的开采导致这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已有过去的5至7米下降至16米以下,靠近采空区已无浅层地下水,漏斗现象严重。目前园区西北部地面植被出现枯死现象,若继续发展下去,榆林城北部的水源涵养地将无水涵养,西北部独特的绿色生态屏障将会从此消失,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城市的人居将受到严重威胁。
市林业局曾在一份《中能煤矿开采对榆林城区环境破坏的调查分析报告》中强调:“50年造就的25万亩防沙林一旦被毁城市难保!”强烈建议“把生态屏障和水源留给50万市民”。如果不尊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尊重自然规律,任由煤企肆意开发,那么,矿进城退,矿竭城衰悲剧极有可能将强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