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

2011-03-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邢佰英 浏览数:241 中国过滤分离网

核心提示: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燕华在3月26日举行的中电联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在很多发达国家眼中,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燕华在3月26日举行的“中电联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在很多发达国家眼中,未来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据了解,2009年全球碳市场市值达到1440亿美元,业界人士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市场将增长至3.5万亿美元,将与石油交易市场并列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无论是面临的谈判形势还是国内政策准备方面,我国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刘燕华预计,未来国际将形成类似WTO的碳市场规则,为了争取主动,我国需要在鼓励碳金融市场方面加大政策准备力度。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加
  据了解,2009年我国的GDP占世界7%,排放却占到20%以上。业界人士预测,中国今后的排放总量很可能从现在的近70亿吨上升到100120亿吨。
  面对我国政府作出的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刘燕华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
  原因是我国关于结构调整的中央政策与地方的落实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我国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外贸结构的调整,以往我国的出口以原材料和高排放产品为主,未来的出口结构亟待调整,否则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而事实上,我国面临的来自国外的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据了解,目前不少发达国家试图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纳入强制减排行列。而面对发达国家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由于内部存在政治经济背景和发展诉求的差异也在谈判中难以发出共同的声音。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渐增和气候谈判共识的逐渐形成,未来很可能在国际范围内产生激烈的碳排放权之争,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未雨绸缪对每个国家而言都尤为重要。
  碳金融政策储备需先行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国际上已有不少灵活的合作机制,例如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这开辟了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而碳交易市场也有望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的类似WTO的新国际市场。刘燕华预计,碳金融有可能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基础性因素。
  然而,在碳交易市场发展方面,我国面临着不少难题,目前发达国家掌握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话语权,而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弱势。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大部分买方是境外企业,中国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对碳排放市场以及碳金融方面的政策研究及制定已经先行,甚至在逐步制定国际通行的规则,而中国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参与中并不占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成长。
  而与此同时,不少西方国家已经预计中国将成为未来最大的碳市场国。
  因此,专家建议,我国不妨在建立碳交易市场以及鼓励碳金融方面多一些政策支持,而国内的企业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并在熟悉碳交易的基础上未雨绸缪,避免陷于被动。
  事实上,这种“被动”已经开始出现。例如,欧盟日前表示将全面征收碳排放费,这可能使中国航空企业成本每年增加20亿元左右。一旦征收碳关税普遍强制执行,就意味着,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际已经面临强制排放的不公正待遇,发展空间也必然受限。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重庆涂山湖治污遭质疑 1500万投入换2个月清洁
阅读下文 >> 河北冀衡叶酸清洁工艺实现废水零排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guolvfenli.com/news/show.php?itemid=87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过滤分离网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QQ: 2339401517

©2009-2024 中国过滤分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183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