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务院9部门组成了9个督查组,分赴19省(区)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其中,第四督查组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巡视员张悦的带领下,对广西广东的重金属排放污染和水体污染等情况进行了督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其现实状况也引人关注。
污水处理厂建设尚需努力
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近几年,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全国发展很快,在记者随同督查组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就可见一斑。
据相关部门介绍,“十一五”期间,广西共投资94.86亿元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03项,日新增处理规模278.15万吨,建成配套管网2286.4千米,日均处理污水约220万吨,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首次突破60.6%,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第九个、西部第二个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省区。
在广东省,这一进程更快一些。截至2009年底,广东省实现了所有的县(县级市)全部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截至2011年3月底,广东省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30座。日处理能力1874.11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列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责任书》的192座污水处理设施中,174座已建成,15座正在建设;累计建设配套管网4200千米,占设计长度的91.8%。其中,珠三角73个中心镇有68个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等5市所有中心镇和中山市所有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预计今年底,珠三角地区中心镇将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督察中记者也发现,虽然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很快,但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不配套、水质检测不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污泥处置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解决问题需打破“瓶颈”
在众多问题中,地下管网建设滞后、雨污合流现象突出是目前制约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效率的主要“瓶颈”。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许多地方的地下管线没有雨污分流,通过雨水管道排放污水,雨水管道管材、管道联接部件等都不符合污水管道建设要求,渗水严重,致使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降低了运行负荷率,未能达到良好的减排效果。
张悦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地下管网建设滞后问题,大力进行地下管网的建设更新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不高,特别是自备水源的收缴率偏低是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另一重要“瓶颈”。此种状况造成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率。
当然,污水处理厂的“产品”之一――污泥如何处置目前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广西的做法能否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广西鼓励地方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节能低碳”原则妥善处置污泥,例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脱水后部分进入砖厂,制作建材,其余部分运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但是张悦指出,污泥处置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直接将污泥脱水后制作建材,难免会造成二次污染,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处置方法。他说,目前在上海有一个关于污泥覆膜堆肥的示范性工程,可以很好地提高污泥稳定性,环境效果也不错,各地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张悦在对督查地区的反馈会上强调,雨污合流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步伐,建设雨污分流管道,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加大污水处理费尤其是对自备水源单位的收缴力度,保证污水处理费征收到位。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要求,科学确定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行政监管:污水处理的“过滤器”
做好污水处理厂的减排工作,政府的行业监管是重要一环。目前,各地的行政主管部门都把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监管放在突出位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广西,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率和运行负荷率,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建成投运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例如今年4月,广西一家环境工程公司以市人民政府未协调解决好污水处理费拨付等问题为由,未经批准,擅自停止运行污水处理厂,关闭进、出口废水在线监控设备,停止上传数据,导致收集的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周边海域造成了影响。事件发生后,该市有关部门责令污水处理厂立即恢复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该公司计征停运期间的废水排污费并进行经济处罚。当然,相关政府部门按有关政策和合同,及时拨付污水处理费用,同样是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在广东,“挂牌督办”是促进污染治理的有力手段。在全省挂牌督办工作新闻通报会上,有关部门通报了2010年重点环境问题和挂牌督办企业落实情况,对广州、清远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整治等12个重点区域环境问题进行联合挂牌督办,有效地促进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为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总量减排工作,广东省积极开展“十二五”污染减排各项工作,把污染减排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广东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淡水河、石马河、深圳河等7条重点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加大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区域、流域环境监管协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我们看到,“十二五”伊始,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进程中,各地的污水处理厂重任在肩。